Post

赫逊河畔徜徉的中国史(1)

赫逊河畔徜徉的中国史(1)

2015.4.14

最近几日拜读了黄仁宇先生所作的《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也捡回了高三以后就基本没怎么读过的历史方面的书籍,拜读之后,深有感触,也对之前对中国历史基本脉络进行了新形式的梳理。

黄仁宇先生的历史著作以其特有的“大历史”著称,在整本书中贯穿其中的是对中国历史从宏观上面的把控,虽说每一篇小的文章的题目都是从细节的史实或者具体的人物来取得,但是文章中的内容却从这一点引申出去,从更高的层面上来令人感受到这段历史,这样的史观可谓是自成一家。

##第一帝国前的序曲

根据黄仁宇先生的划分,这篇读后感也根据书中对中国历史的具体划分来铺陈开去。

在秦汉的“第一帝国”之前,中华民族其实也经历了近千年的发展和演变,这样的变革最为突出的就是春秋战国时代,在这个时代,中华民族的思想交融达到了空前的规模。从孔孟的儒家到老庄的道家,从韩非的法家到其他的三教九流,都在这个时代来到了鼎盛时期。

除了这些思想上的交融,春秋战国时期虽然“礼崩乐坏”,但是在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基本经济层面上并没有发生重大的转折变化,反倒是因为技术的革新和变化使得耕作的效率变得更高,每年可以获得的收成也变得更多。这些其实都是先人开始学会铸铁之后所产生的。

气候和土地条件的适宜再加上技术的革新与进步,中国的人口数量也快速的增加。但是有一个问题始终没有解决,其实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封建社会,这就是治理黄河之水的问题。在战国时期,诸侯分裂割据,黄河问题各自为政,但这样只顾自己的防卫,必然会导致其他诸侯国的不满和不便,这样的循此往复,再加上前面的各种客观因素,最终必然会产生一个中央集权的政府来统一协调整个国家的治理,无论是水务还是各种技术和思想上。这些因素的水乳交融,最终促成了中国的第一个帝制国家–秦,也从此拉开了“第一帝国”的序幕。

第一帝国

中华民族的第一帝国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开始一直基本持续到了公元后的220年曹丕篡汉自立,其中虽然有着王莽篡汉以及新汉之间的交替,但整个政治架构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首先做的就是统一国家所必须要做的–“书同文,车同轨”的同化工作。在几百年的分裂之下,中国重新开始进入了一个同一时代。这个时代用官僚主义代替了之前分封世袭制,用一系列的政治体系的架构来代替了之前王即共主的模式。

在中华民族水患不绝的地理因素的驱使下,使秦国成为了诸侯国中统一中国的那一个,这样的统一,根据黄仁宇先生在书中所提到的一样:

中国初期早熟的政治统一,造成“书同文,车同轨”的局面,是一种有历史地理性的组织和一种带群众性质的活动。

中国的第一帝国的统一是政治早熟的,因为在自然因素的驱使之下令中华民族不得不产生一个由中央集权性质的国家来统一领导战胜自然因素,这也导致了在这样的一个政治模式之下,很多政策和架构都只能是在中央一级层面有着完美的作用。并且中国这种依赖于间架性设计的政治模式,有着天然的制约和牵绊,政治家用着自己的聪明智慧认为可以这些政策可以统一管理和领导这个国家走向繁荣富强,但是下层的民众并没有这样的政治意识来贯彻这样的上层决策,这样的上层智慧无法传达就从客观上促成当时中国社会就必须有着一个统一的全国首领来领导这一切,这个任务就是皇帝。当时中国的发展因为其政治早熟,从一定程度上就必须依赖于皇帝的贤明,如果皇帝的政治头脑足够智慧,就可以带领这国家走向发展(这样的皇帝基本都会在一个朝代的初期才会有),如果皇帝的政治头脑里只有如何享乐,那么基本着整个国家体系就无法运转,这时候就会在两汉大规模的出现外戚,宦官的专权,因为这整个国家都必须有一个足够聪慧的人来带领走向前方,没有皇帝的制约,整个文官体系也没有足够的政治土壤来令其生根发芽以限制外戚宦官,那么最终的后果就是自取灭亡。

一般政令上面冠冕堂皇,下面有名无实,官僚间的逻辑被重视,其程度超过实际行政效能,又仪礼也可以代替行政,种种流弊,到二十世纪不止。而最大的毛病,则是西欧和日本都以以商业组织的精神一切按事情主持国政的时候,中国仍然是亿万军民不能再数目字上管理。

在经过汉初的休养生息之后,中国的国力已经达到了一个鼎盛的阶段。但是这一段文景之治,其本质还是专权政治,就像前文所述,因为有着开明的皇帝,用了正确的方法(无为而治,休养生息),才使得中国的国力来到了第一个高峰期。但是这样的政治模式也只是适用于当时的中国环境,若放在现在,就算有这这样的人民幸福生活,很多人也会批评政府专制。这一切都可以归结到当时中国的政治早熟上来,在西方还没有统一帝国形成之时,中国已经有了庞大的官僚体系。这也正如黄先生在书中所提到的

文景之治表面上人民受惠,然则其施政不出于“开明专制”的典型。我们也知道:在一个广大的领域之上行专制,必自命开明。因为它执掌绝对的黄泉,除了以“受天命”和“替百姓服务”之外,找不出一个更好支持他本身存及其作为的逻辑。其真伪不论,即算它做的最好,顶多亦不过“民享”,而不是“民治”,长期如此,其权利必凝固为官僚政治。

这一段精辟的概括,从根本上分析了中国的政治体系在官僚这个问题上的成因,这样的问题也最终导致了整个第一帝国从基本的底层根基上出现了根本的动摇,一旦统领整个官僚体制的首领没有做好它应该做的事情,使得人民既没有民治也没有民享,就会产生民怨,从而推翻整个帝国的的大一统统治。

中华民族的第一帝国就是一个在自然因素下促使其产生的政治早熟的帝国。因为政治早熟的根本原因,导致了必须要有一个明君作为首领,而且人民的政治头脑并没有开化,等到这人民开始有了民治的意识之后,第一帝国的根基就开始动摇,从而促使了帝国的覆亡,走向分裂。

在东汉灭亡之后,中华民族走向了第一次大分裂,但也正是这次大分裂,促成了中华民族的第一次民族融合,也使得第一帝国和第二帝国之间有着政治思维和政治体系上的过度,政治早熟已经成了历史中的历史名词,中国的历史从国家的政治上已经开始逐渐建立起一套有着基本运转机制的文官体系。

未完待续

This post is licensed under CC BY 4.0 by the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