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

放弃的艺术

“这篇文章或许是一篇记录文,一篇流水账。但是也夹杂着一些人生感悟,可能不是什么好方向,可能有很多人不会认同我的想法,但是希冀可以互通有无吧。\n一切的开始源自于2019年2月的一个决定。那一天,为了给自己的未来找点什么事情做做,选择了考研试试。其实那个时候我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能够坚持下来整个流程。考研准备的哪一年,说起来也没有什么特别花精力,抱着就像试试自己水平的心态参加了考试。数学应该是其中我认为最有趣的一门功课,也是我最花心力的一门课程。接近一年的时间我所有的可以动用的复习时间都花在了准备数学一的考试上。

报名的时候,没有犹豫,要考就要考最好的心态继续左右着我的选择(我感觉我经常有着莫名的自信)。报考了交大的非全日制(根本没想过全日制,不能接受脱产了),挑战的科目也是计算机考研中的魔鬼配置——数学一英语一加408。

当然考试之后的成绩并没有像一开始准备考试的时候那样完美。数学没有及格,只准备了两个周末刷完历年选择题的408考试当然也不可能及格(其实只差一分的成绩我已经很满意了)。反倒是没有准备的英语给了最大惊喜,成为了几门中的折算最高分。

疫情的关系,其实考完笔试就感觉到自己根本不可能考上交大,但是国家线肯定是稳得,也就很坦然根本没有怎么想这个事情。看到成绩其实感觉还行,完成了预期的目标,很明显301分刚刚及格的成绩除了接收调剂的非全,哪里也去不了。

华东师范大学其实从高考开始就是憧憬的目标,在考研的一路上其实也是作为调剂对象的目标。当开放调剂之后,也就理所应当的报名了。当然,在调剂之前也是有一番犹豫,是就此放弃,还是继续走下去完成初试和复试,最后选择了后者,选择了调剂。

调剂的面试其实也很水,当时调剂报名了计院和软院的两个学院。当然,计院率先开始了面试,被排在了一组中的最后一个,等了好久才轮到我。疫情关系,成为了线上面试。说实话,我是一点都没有准备就准备瞎扯凑满时间了。英语部分其实还蛮顺利的,但是由于很久没有用英语说话了确实有点不流利。到了专业部分就是一脸懵逼,一连两道我现在都记不起来题目的专业问题完全答不上,教授引导到的本科知识我感觉我也回答的并不是很正确。然后教授就放弃专业问题开始闲聊工作。其实这里就已经有了第一次警钟,说论文的问题,但是我也就一番糊弄说了一点高大上的东西就感觉自己能够完成。面试其实很快就结束了。考完之后其实我认为根本不可能过,因为参加面试和最后的录取率大概也有百分之10-20的淘汰率了。

学院的效率确实很快,当天晚上就出了结果,我其实根本没有想到会成为调剂复试的第一名进入了拟录取名单。当天晚上其实也没什么激动,很平淡的一天。当时天真的想象,认为考上了就能毕业,直到新生报到的那一天。

其实说实话,中间有没有过犹豫。是有的,在交学费的那一天晚上,我也想过一点要不要交,但是实在因为缺乏了解,所以也就交了。(也为了能够参加新生报到)\n在中间有非全的同学加了微信,并加入了班级群。说实话我对他们的谈话内容确实有点嗤之以鼻,我承认我带有了一股不知道哪里来的优越感来看他们的对话。当然可能也与我想要“水”一个学历的心态有关系。那些同学的言语似乎都有点幼稚,让人感觉不是一个研究生的语言体系和提问水准。

时间很快就到了上周六。9月12日。阔别校园几年后的我重新回到了校园,看到了春风满面刚刚入学的本科生,看到了家长对学生的殷切希望,一切是那么的熟悉但又感觉离自己有点遥远。

下午的新生见面会是我焦虑的开始。院长一开始就开始说要非全的研究生进组研究,不能混学历。其实这也是我最初最担心的这一点,工作的高强度其实根本没有余力能够完成这些任务。然后后面紧接着的各种团队介绍也让我应接不暇,感觉没有一个团队会适合一个web前端的人。高大上的知识看起来很牛逼,但其实选完导师之后,放养式的管理根本没有机会接触到它们,最终还是要靠自己。

不仅仅是这个宣讲会,大家的耳语也让人心生退意。在周日的晚上加入了一个包含学长学姐的大群,看到了他们的忿忿不平,看到了他们口口相传的20%的毕业率,无不增强了我的焦虑。

其实从周六下午开始我就开始陷入了人生25年来最严重的焦虑之中,对于未来的迷茫和未知的一切感到了陌生和担忧。读还是不读成为了一道决定人生走向的选择题。这道选择题摆在任何人面前或许都值得纠结一番。

走下去,得到的会是一张毕业证书和一张硕士学位证书,得到的会是三年的含辛茹苦,得到的会是一些这辈子可能就写论文时候会用到的知识(因为这些知识根本不可能去和全日制学习的人比,去获取工作岗位),得到的更是一个自我满足感和虚荣心,获得了和别人内心攀比的资本。

选择放弃,放弃的不仅仅是一个硕士学位,放弃的是过去一年的努力,放弃的是未来可能对于学历要求岗位的机会。\n孟子有云,鱼与熊掌不能兼得。两害相较取其轻,我进入了好几天的漫长思考。当然也要感谢各位在这几天中给我思考建议和人生哲理的好朋友、好同事、好同学们,这些建议都成为了我做出决定的因素。也让我尽快做出了一个决定。

放弃。

放弃两个字说起来简单,但是作出决定并不容易。我周六晚上其实感觉还能咬咬牙坚持一下,在twi上连发了两篇短“檄文”,在ins和各种社交平台上收到了鼓励的言语,给我带来了一丝对于未来光明的憧憬,在此感谢,也要十分抱歉,让大家失望了。

一切的翻转从周一开始。我开始焦虑是不能够工作和学习两者兼顾,看到了那些同学们开始纷纷讨论起了脱产,学长们也纷纷表示很难毕业。没错,我开始打起了退堂鼓。退出很容易,但是做出决定的那一瞬间,其实需要很多参考。

周一的一天过得有点浑浑噩噩,其实在微博上也发了很多的东西,每次心烦意乱的时候总有无尽的表达欲,但是其实有无法真正触及最本质的那个问题。当时在纸上,列出了两条路的所有可能和权衡利弊。流程图,或许是理科生梳理和解决问题的最好用的方法。

退出的决定很快在周二晚上就成为了我内心的选择,彻底推翻了两天前硬打起的勇气。因为我感觉我的内心已经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情绪,看到微信群的聊天窗口就下意识的焦虑,我认为这样走下去三年或许也是对心理的一种极大伤害和压抑,简而言之,如果走下去三年内不是被课业压力逼疯,就是被搞不出来的学位论文整垮。\n
长痛不如短痛。我选择了在第一年还没有开始的时候“止损”。这或许是个明智的选择,也可能是个这辈子最愚蠢最让我后悔的选择。但这一切可能也就只有时间才能够证明对错。

算法常常难以得到全局最优解,但是如果能得到局部最优,虽然最终的结果可能也是不尽如人意,但是概率上来说总是最棒的选择。我在人生的当下,选择了这个局部最优解。

做完选择之后,今天看到了各种关于非全社会认可度,以及一些同学要脱产和努力学习的宣言,心中其实只能感叹,人各有志吧。而我只想追求一个随遇而安。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这句在我高中作文中被用烂的话我又想拿出来讲了。或许硕士学位能够证明一些事情,但是人生的学识素养绝对不是一个文凭能够证明的。当然我知道在这个学历第一的社会里,这样的论调会显得格格不入,但是这或许就是我内心的想法吧。

在别人看来,我这样的放弃会被人嘲笑,被别人认为怂,被误解半途而废。但是,自己的人生或许总需要自己来定义吧。

今天,周三,我似乎开始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想要努力的方向是什么以及对于未来的生活的憧憬。当然其实也有一点瞎试验的成分,我自己都不认为在熬完三年研究生都没有信心的我能够达到这个目标。不过敢想敢干吧,走一步看一步,用这个局部最优的理念来度过这绝无仅有的人生。

其实2019年的2月我根本不会想到我有一天会这样纠结于这个问题,一路走来考试的准备其实没有那么惨烈和难以维系,但是最后的一里路,我做了一位“逃兵”,成为了一位没有自信心的学生。

时间总会证明一切的对错,不过既然想好了目标就要一步一步往前走。就像一年半前的自己一样,开始筹划下一场旅行,下一个挑战,下一个人生战场。

关关难过关关过,是美好的愿望。人类的悲欢或许总是不能那么的想通,不妨可以考虑,如果是你你会选择什么?

最后, 戒慎恐惧,勿忘在莒。 矢勤矢勇,必信必忠。 一心一德,贯彻始终。

以上。 就是来自一个经常放弃的人的自辩。 2020年9月16日”

This post is licensed under CC BY 4.0 by the author.